广州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结题公报:凌锦(2023GZGJ313)
课题批准号:2023GZGJ313
项目负责人:凌锦
所在单位:创意与设计学院
主要成员:曾国贤、李泰山、李康成、张会锋、叶伟森、刘捷、罗坤贤、罗丹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立足文化基因视角,构建广州传统民居建筑的文化基因表述、识别、图谱及传承路径,拓展交叉学科研究领域,形成跨学科学术成果。研究促进了广州民居建筑遗产保护与现代设计的整合,丰富了传承与现代转换的理论体系,为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了传统民居营造技术的理论依据,助力广东民居建筑的传承与发展研究。同时,研究响应“共建人文湾区”号召,以文化认同为视角,探索岭南文化在旧城更新中的策略,提出渐进式更新模式,强调“地方感”构建与社会关系维系,推动岭南文化传承与国际化都市建设的融合。此外,研究探讨场域意志理念,以场所属性为核心,辩证整合自然、历史、社会等因素,验证其在城市更新中的实践意义,促进建筑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共生,推动人居环境新范式形成,为全球化背景下设计价值与意义的再思考提供新视角,助力学术研究与设计实践创新。
二、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1、《Research on Lingnan Spatial Environment Revitalization Strategies: A Cultural Identity Perspective - Case Study of the Guangzhou Jiefangzhong Street DistrictRenovation Project》2024.10,《Art and Design》.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and SciencePublisher(ITS).ISSN:2617-9938.
中文译文:《文化认同视角下岭南空间环境更新策略研究——以广州解放中街区改造项目为例》于 2024 年 12月发表于 《艺术与设计》.国际科技出版社. ISSN:2617-9938。国际期刊论文。
2、《Field Will: the Landscape Concept of Field》,《Art and Design》,Vol. 8, Issue 2, Mar 2025.3.ISSN:2617-9938.
中文译文:《场域意志:场域的景观理念》于2025 年 3月发表于 《艺术与设计》.国际科技出版社. ISSN:2617-9938。国际期刊论文。
三、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
(一)主要内容
1.研究以文化认同为视角,探索岭南旧城区空间环境更新策略,满足大湾区发展需求。以广州解放中街区改造为例,其渐进式更新挖掘历史文化,建立“地方感”,维系社会关系,强化社区精神。研究提出基于文化认同的可持续发展更新模式,为旧城区更新提供新思路,助力国际化都市建设。
2.场域意志理念以场所属性为设计核心,辩证整合其他因素,构建特殊领域并显现与环境的关系。研究表明,场域理念强调人与自然、城市与乡村、过去与未来的联系,推动人居环境新范式形成。通过案例解析,场域理念在当代城市更新中体现独特价值,注重局部与复杂性的关联,营造感知体验,探索设计与社会、自然及审美的共生,为学术研究与设计实践提供新启示。
(二)创新之处
1.本研究以文化认同为视角,提出渐进式旧城更新模式,注重历史文化挖掘与“地方感”构建,保护社会关系网络,增强居民归属感。研究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推动岭南文化传承与城市更新融合,提供文化保护与活力提升的创新路径。采用定性分析与文化基因理论,结合扎根理论综合研究广州传统民居建筑,并通过实践干预推动城乡更新与旅游开发的优化,产生积极社会效益。
2.场域意志理念以场所属性为核心,辩证整合自然、历史、社会等因素,构建特殊领域与环境的关系。其创新在于强调“关系”构建,连接人与自然、过去与未来,推动人居环境新范式形成;注重感知体验,通过媒介组合凸显环境气场;探索局部规律与总体形态的自由关联,为设计实践提供新思路,推动学术研究与设计创作的创新发展。
四、成果的应用价值
1、本课题以文化认同为视角,提出基于岭南地域文化的空间环境更新策略,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共建人文湾区”战略。通过广州解放中街区改造实践,验证了渐进式更新模式的有效性,强调历史文化挖掘与“地方感”构建,保护社会关系网络,增强居民归属感。研究成果为广州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历史记忆恢复及城市规划提供理论支持,推动岭南文化传承与城市更新融合,为大湾区旧城区更新及国际化都市建设提供可持续发展路径与实践参考。
2、本研究梳理广州传统民居建筑基因图谱及传承路径,为理论与设计工作者提供资料与灵感,确立纯正文化基因表达体系,推动岭南地域更新中的动态延续。场域意志理念以场所属性为核心,整合自然、历史、社会等因素,构建人居环境新范式,验证了其在城市更新中的实践意义,促进建筑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共生,为当代设计提供新视角,推动全球化背景下设计价值的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