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类别: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
课题名称:城乡融合发展视域下广州市增城区传统村落公共文化空间的保护规划研究
课题批准号:2022WQNCX095
课题负责人:漆雪薇
一、项目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在城乡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本研究针对广州市增城区传统村落公共文化空间的保护规划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实现多重研究目的与深远意义。第一,目的在于梳理增城区传统村落公共文化空间的现状,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明确保护与发展的方向,助于保护和传承宝贵的乡土文化,促进城乡文化资源的均衡配置,实现文化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第二,研究旨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策略,以应对城乡融合过程中村落公共文化空间面临的挑战。通过规划引导,可以有效防止村落文化特色的消亡,维护村落居民的共同记忆和身份认同。第三,提升村落公共文化空间的服务功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有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第四,本研究还意在为我国其他地区的传统村落公共文化空间保护提供借鉴和参考,以推动全国范围内的城乡文化融合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社会的传播与实践,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综上所述,本研究具有深远的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价值,对于推动增城区乃至广州市的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二、项目研究的主要成果展示
序号 |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时间 |
刊物 |
1 |
Space Design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for Smart City Under Sustainable |
学术论文 |
July 2024 |
Journal of Humanities, Arts and Social Science |
2 |
皮雕作品与陕北民间特色艺术文化融合应用研究 |
学术论文 (CSTPCD) |
2024年5月 |
中国皮革 |
3 |
建筑人类学视域下增城传统村落乡土建筑研究 |
学术论文 |
2023年2月 |
文物鉴定与鉴赏 |
4 |
广州增城畲族村景观风貌保护与传承研究 |
学术论文 |
2023年1月 |
居舍 |
5 |
增城传统村落数字化技术保护与更新路径研究 |
学术论文 |
2022年10月 |
艺术品鉴 |
三、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与重要观点、创新之处
(一)主要内容
本课题的成果形式为5篇论文。研究前期阶段主要集中于探讨增城传统村落在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保护与更新问题,并提出了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保护与更新的路径。论文分析了增城传统村落的现状与特征,探讨了数字化技术在传统村落保护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包括基础数据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与建库以及研发平台交互体验系统在内的具体实施路径,旨在为增城传统村落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参考。
研究中期阶段聚焦于增城地区的传统村落,其中第一篇论文《广州增城畲族村景观风貌保护与传承研究》主要研究了畲族村的景观风貌特色与文化资源,并提出了保护与传承策略,以实现村落的可持续发展;而第二篇论文《建筑人类学视域下增城传统村落乡土建筑研究》则从建筑人类学的角度,探讨了增城传统村落乡土建筑的社会文化内涵,分析了建筑与环境、场所精神、礼俗文化的关系,并强调了乡土建筑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两篇论文共同关注了增城地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从不同角度提供了对增城传统村落文化价值的认识和保护策略。
研究后期阶段探讨了在可持续发展和智慧城市背景下,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空间设计保护问题。论文首先讨论了传统村落的特征和空间构成,以更好地理解这些区域的公共空间保护和设计。其次,论文阐述了在可持续发展和智慧城市理念下传统村落的发展方向。最后,基于完整性、真实性和可持续性原则,对广州增城区传统村落的公共空间进行了规划和设计,并分析了设计的有效性和数据保护的完整性。研究发现,智慧城市技术的整合优化了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布局和定位,实现了统一的原型、多样化的布局和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同时在设计过程中确保了信息和数据的保护,增强了数据保护的完整性,促进了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和转型。
(二)重要观点
(1)强调数字化技术在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中的关键作用,提出了通过基础数据信息采集、数据处理与建库以及研发平台交互体验系统三个方面的路径来实现增城传统村落的数字化保护与更新,旨在为传统村落的现代化发展和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新的方法和参考,同时强调了数字化技术在促进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的重要性。
(2)提出了视觉意象强化与景观功能重构的策略,以实现村落的生态、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从建筑人类学的角度,探讨了增城传统村落乡土建筑与环境、场所精神、礼俗文化的关系,强调了乡土建筑作为社会文化载体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其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研究中期间成果体现了在现代化进程中,对于传统村落及其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性。
(3)强调在智慧城市和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对传统村落公共空间进行保护性设计的重要性,提出了基于完整性、真实性和可持续性原则的规划和设计方法,并利用智慧城市技术优化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布局和功能,以实现传统村落的可持续保护和发展。
(三)创新之处
(1)跨学科研究视角:将建筑学、人类学、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融合,探讨传统村落在智慧城市和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空间设计保护。
(2)文化生态视角:从文化生态的角度出发,研究畲族村景观风貌的保护与传承,强调了村落景观与民族文化的紧密联系。
(3)综合策略提出:提出了视觉意象强化与景观功能重构的策略,从意象感知度、景观肌理感、文脉延续性、产旅融合性四个方面进行保护与传承。
(4)文化因素挖掘:挖掘影响乡土建筑形态的深层次文化因素,强调了乡土建筑作为文化信息载体的重要性。
(5)数字化保护路径:提出了从基础数据信息采集、数据处理与建库以及研发平台交互体验系统三个方面的数字化保护与更新路径。
四、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
(一)学术价值
该研究从多学科交叉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了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传承问题,不仅提出了数字化技术在传统村落保护中的应用,还强调了文化生态、建筑人类学以及乡土建筑的社会文化内涵,同时探索了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的融合,为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传统艺术的现代转化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丰富了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对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二)应用价值
该研究应用价值体现在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与现代化转型提供了具体的策略和方法,通过数字化技术、文化生态理念、建筑人类学视角以及文化融合设计等手段,为实现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存、文化特色的强化以及文化资源的创新利用提供了实践指导,有助于推动传统村落在现代社会中的活态保护和文化自信的构建,同时也为相关领域的政策制定、规划设计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